[相關出版訊息]《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二卷)》


 


出版資訊

書名: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二卷)

編者:張珣, 江燦騰

出版社: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1/21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提出「臺灣宗教環境學」作為全書的新詮釋概念,並成功地網羅包括當代臺灣學界的(文學、歷史學、哲學、宗教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中,堪稱最精英學者群也是最多元的原創性論文在內。
 
本書共分二卷,全部內容已達30篇之多,已涵蓋臺灣各宗教(民間宗教、原住民宗教、一貫道、新興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研究,所以能夠據實針對臺灣本土大眾宗教信仰變遷:從數百年前至今的歷時性變遷,也同時關注到國家政策的主導力量、並將諸如原住民族/漢族信仰差異、二次大戰後社會變遷帶來的新興宗教崛起、全球化導致的宗教資本化與商品化、大眾信仰與身心靈醫療的復甦等各類課題,都有機的相應納入。
 
此外,本書還特闢一大項,專門介紹當代臺灣各學科研究大眾信仰變遷的典範學者,讓讀者了解一個學術研究者,彼等對於相關問題的設立及其解決的來龍去脈。可知,本書堪稱是,一本歷來有關臺灣大眾信仰變遷的著作中,不但最具跨學科特色且又兼具「臺灣宗教環境學」新詮釋理念的,兩卷版研究精華匯集。 

編者簡介

張珣  
 
  人類學者
  
  學經歷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博士
  曾任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研究學門召集人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
  臺灣宗教學會理事
  臺灣大學人類學學系兼任教授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學術專長
  臺灣民間信仰,兩岸媽祖信仰,宗教與華人現代社會 
 
  著作
  《海洋民俗與信仰:媽祖與王爺》、《媽祖信仰的追尋》、《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疾病與文化:臺灣民間醫療人類學研究論集》等著作。與人合編有《當代臺灣宗教研究導論》、《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研究典範的追尋》、《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人類學家的我們、你們、他們》、《宗教、法律與國家:新時代的文化復振》、《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一卷)(主編)、Religion in Taiwan and China: Locality and Transmission等專書。  
 
  學術榮譽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1997-1998)
  電子郵寄地址:etch@gate.sinica.edu.tw 
 
江燦騰
 
  1946年11月3日生,桃園大溪人,現居新竹縣竹北市。 
  
  學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
  曾任教於臺大與清大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創校首位榮譽教授,現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退休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
  臺灣佛教文化史、中國近代佛教思想史、東亞近代佛教史等。
 
  著作
  《現代中國佛教史新論》(1994年)、《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1997年)、《臺灣當代佛教》(2000年)、《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2001年)、《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2001年)、《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2003年)、《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2006年)、《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2009年)、《臺灣佛教史》(2009年),以及《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 從當代臺灣本土觀察視野的研究開展及其綜合性解說》(卷一) (卷二) 、《當代臺灣本土大眾文化(第一冊):雙源匯流與互動開展精選集》(合著)、《宗教環境學與臺灣大眾信仰變遷新視野》(第一卷)(主編)等。 
 
  學術榮譽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八次得主
  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
  第二屆臺灣文獻傑出工作獎得主
  2000年獲選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電子郵寄地址:chiang1946@gmail.com  


目錄

前言與致謝/張珣、江燦騰
推薦序/康豹
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簡介
編者與作者簡介
導 論/江燦騰、張珣 

 
第四部份:新興宗教與宗教轉型研究精萃
第十四章 宗教社會學視野下的新興宗教/丁仁傑 
第十五章 臺灣新興宗教理論建構的檢討和反省/林本炫 
第十六章 民間宗教調查與研究/王見川 
第十七章 民間信仰與社會網絡/林本炫
第十八章 一貫道歷史新研:淵源、特點及其早期史初探/王見川 
第十九章 西方基督教在臺灣的歷史詮釋/梁唯真 
第二十章 評黃倩玉的慈濟詮釋學/江燦騰  

 
第五部份:宗教身體與環境研究選萃
第二十一章 從自我關注到倫理主體的建構生成,及其餘韻:以慈惠堂母娘信仰為例/余安邦 
第二十二章 大眾信仰中常見的藥籤、占卜與醫療行為/宋錦秀 
第二十三章 北部正一派道士的補春運儀式/許麗玲  
第二十四章 保安村社區信仰中的除災、改運與淨化環境儀式/丁仁傑 

 
第六部份:研究典範學者介紹
第二十五章 楊儒賓與新儒學宗教向度的多元詮釋與建構/林永勝、賴錫三 
第二十六章 當代臺灣「佛教文學」現代詮釋的建構者群像/丁敏 
第二十七章 「社會禪」的兩個新典範:荒木見悟與江燦騰/張崑將 
第二十八章 林鎮國與佛教多元哲學研究的詮釋建構/劉宇光、趙東明 
第二十九章 作為臺灣宗教社會學研究開創者的瞿海源/林本炫 
第三十章 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從「人文臨床」到「憂鬱轉向」的迂迴獨行/余安邦 

詳細書籍資訊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亞洲處境中的環境危機與宗教實踐」研討會

隱形的無生老母:新加坡先天道宗教網絡的發展與流變

女武神:道教女神九天玄女的武性形象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