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處境中的環境危機與宗教實踐」研討會

亞洲處境中的環境危機與宗教實踐研討會議程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

2024125日(星期四)

時間

主持人

發表人&論文題目

評論人

08:30-09:00

報到

09:00-09:15

開幕

民族學研究所 張珣所長 致詞

9:15-10:00

 

劉璧榛

(中研院民族所)

穀物黏人、野菜女人與「包心」菜:北部阿美族的儀式植物及其禁忌

蔡晏霖

10:00-10:45

李宜澤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認同與跨越的環境之羽:當代阿美族人與鳥的交纏關聯

蔡晏霖

10:45-11:00

中場休息

11:00-11:45

蔡怡佳

林汝羽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中心)

印度東北青年反水壩敘事:How did the youth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陳乃華

11:45~12:30

林文玲

(中研院民族所)

道路的顯或隱與變換中的山林靈性

洪廣冀

12:30-13:45

午餐

13:45-14:30

李宜澤

Courtney Work 吳考甯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Prowess and Indigenous Capture: Hinges and Epistemic Propositions in the Prey Lang Forest

蔡怡佳

14:30-15:15

Agathe Lemaitre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Reconsidering disappearance: Extinction and resilience of the likulau (clouded leopard) in the Paiwan culture

顧坤惠

15:15-15:35

中場休息

15:35-16:20

高晨揚

鄧元尉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從社會系統理論看「生態宗教」的可能性:以放生爭議為例

齊偉先

16:20~17:05

蔡怡佳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沙漠、山海與劍獅:生態繪本中的地方與靈現

周惠玲


2023126日(星期五)

時間

主持人

發表人&論文題目

評論人

09:00-09:30

報到

09:30-10:15

丁仁傑

劉宇光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森林與佛教:泰國護林僧山林保育的宗教意義與淵源

林育生

10:15-11:00

劉怡寧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

人類世下的佛教生態反思:以慈濟與法鼓山為案例的討論

丁仁傑

11:00-11:15

中場休息

11:15-12:00

劉怡寧

吳明仁

(中研院民族所)

失敗的協調者?:當代巴布亞紐幾內亞教會在環境與土地爭議的行動與困境

呂欣怡

12:00-13:15

午餐

13:15-14:00

黃淑莉

林益仁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台灣佛教徒的「環保」實踐:一個回顧性的敘事

劉怡寧

14:00-14:45

林敬智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茶產業宗教信仰初探:以北台灣茶農、茶販、茶商為中心

 

14:45-15:05

中場休息

15:05-15:50

林益仁

Daniel Münster Kenneth and Bo Nielsen and

挪威奧斯陸大學)

近代印度啟發自宗教與精神理念的環保運動地方實踐與全球影響力

林益仁

15:50~16:50

綜合座談

 

研討會緣起

自從1967年林懷特(Lynn White, Jr.)於〈我們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中批判猶太–基督教的一神論思想與「人」區別並高於「自然」的世界觀作為生態危機的根源,宗教與環境議題的關聯日益受到關注。一方面,基督教界積極援引自身經典與傳統資源回應環境議題;另一方面,不少關懷環境的人士轉而從東方與原住民宗教中獲取靈感建構生態論述。環境運動的參與者和研究者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生態知識無法脫離價值取向,而關於「自然」的價值認知則深嵌於文化與宗教傳統之中。

然而,至今所累積的宗教與環境研究,傾向於依據經典與傳統來進行教義與哲學的討論,容易忽略當代社會處境與宗教實踐的特定脈絡。再者,無論返回基督教傳統或轉向東方與原住民宗教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資源,時常以歐美視角出發,而仍缺乏非西方世界的在地主體性觀點。

 本次研討會將聚焦於檢視亞洲社會處境中不同的宗教傳統與靈性實踐如何認知與回應在地脈絡下的環境危機,期待能為當前宗教與環境的討論開展出新的面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形的無生老母:新加坡先天道宗教網絡的發展與流變

女武神:道教女神九天玄女的武性形象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