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出版訊息] 道教復興與當代社會生活:劉枝萬先生紀念論文集
出版資訊
內容簡介
劉枝萬先生(1923-2018) 任職於中研院民族所長達二十五年(1964-1989),恭逢戰後台灣民間信仰復甦恢復的年代,他對於1970 年代以後臺灣民間信仰大型醮典所做的詳細記錄,已成時代絕響,但他對道教未來發展的評估卻是悲觀的。劉先生的研究堪稱是「現場人類學」的一個最佳示範,曾激發了好幾個世代的道教研究者。本論文集,由兩岸道教發展的當代現況出發,由此反照道教科儀的社區與文化位置,並進一步擴展劉先生學術遺產的理論意涵。論文集共有七篇研究論文,分別就道教於漢人地方社會中的象徵意涵、實踐潛能與社會記憶等各方面,提供了嶄新的材料與觀點,希望能在道教研究社會分析方法的層次上有所突破與創新。
編者簡介
丁仁傑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社會學博士。主要
研究領域為宗教社會學、助人行為、新興宗教、民間信仰、民間教派、地方社
會等。出版專書有《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1999)、《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2004)、《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2009)、《重訪保安村》(2013)、《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2020)等。並譯有David Jordan 的《神.鬼.祖先》、Steven Sangren 的《漢人的社會邏輯》和Shimazono Susumu 的《由救贖到靈性》(與姚玉霜、陳淑娟合譯)等多本學術經典。
目錄
目錄
所長序
林美容教授序
主編序
導論 丁仁傑
第一部分 道教復興課題的當代省思
第一章 當代臺灣道教復興的社會學意涵︰由 Max Weber 的觀點談起 丁仁傑
第二章 當代道教復興現象與反思 謝世維
第二部分 科儀道教中的兩種溝通模式︰教典性訊息與自我參照性訊息間的辯證
第三章 刀梯奏職的想像與真實 葉春榮
第四章 閭山三奶法:臺灣北部道法二門的小法事 林振源
第五章 誰可以登壇行道?――試論四川「廣成道士」的身分認同 蔣馥蓁
第四章 閭山三奶法:臺灣北部道法二門的小法事 林振源
第五章 誰可以登壇行道?――試論四川「廣成道士」的身分認同 蔣馥蓁
第三部分 道教與民間信仰的共構與競合
第六章 道士駐廟:臺灣北部道壇與宮廟的競合關係 張超然
第七章 當代臺灣嬰靈信仰的發展與道教血湖超度儀式的演繹 陳宣聿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留言
張貼留言